10月10日,來自湖南衡東的81歲市民楊惠春不幸去世。在他與生命的告別之際,家人遵照他的意愿將他的眼角膜捐出,獻給需要幫助的人,這或許是最沉重也是最美麗的贈與。對楊惠春同志來說,也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楊惠春同志 湖南沅江人,1962年從長沙地質學校畢業后,先后工作于國營七一二礦廠及湖南鎂廠,并在197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職30多年里,楊惠春同志先后擔任過采礦、會計、工會、干事、書記、廠辦主任等職務,期間他勵精圖治,兢兢業業,獲得建樹及榮譽無數,為湖南礦藏勘探及金屬加工工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獻出了個人巨大的力量。
楊惠春同志三十余年的工作經歷,可以說是國家工業走向強大的一部見證史,也是個人半生的奉獻史。但要與他為之奮斗過的世界告別之際,楊惠春同志的奉獻精神,仍將繼續造福他人。
根據楊惠春同志生前意愿,10月10日上午,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衡陽分站的協調員及衡陽愛爾眼科醫院角膜眼表學科張星慧主任、謝利斌醫生一行趕到醫院,與楊惠春同志家屬簽訂《湖南省人體遺體(組織)捐獻自愿書》,并成功摘取眼角膜。據悉,這珍貴的眼角膜將救助1-2名角膜盲癥患者,并為他們帶來光明。
衡陽愛爾眼科醫院謝利斌醫生為楊惠春同志摘取眼角膜
楊惠春家屬在捐獻書上確認簽字
楊惠春的家人及在場人員表示,捐獻眼角膜,其實是在完成楊惠春的心愿,生前,他是黨員,工作上的事都搶在別人前面。遵從他的決定,也是對他的尊重。”
據了解,我國共有角膜盲癥患者約500萬人,其中每年新增患者約10萬人,而我國每年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僅5000-10000人。
目前,我國角膜盲癥患者數量龐大,然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及角膜捐獻意識的缺乏,造成角膜捐獻者少之又少,角膜材料稀缺是造成角膜盲癥患者不能及時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很多人往往因為等不到角膜材料而只能在黑暗中生活。
衡陽愛爾眼科醫院作為“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衡陽分站”,不僅為志愿者打通了捐獻眼角膜的愛心渠道,更是為很多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帶來了復明的希望。有眼角膜捐獻意向的志愿者可以通過向衡陽愛爾眼科醫院提出申請,以簽署捐獻志愿書的形式,來實現捐獻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