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愿逝世后將眼角膜無償捐獻給醫學教育、科研和臨床使用,為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最后一份力量。請遵照我的捐獻意愿,協助完成相關事宜。”
4月9日,在甘肅省紅十字會蘭州愛爾眼庫的辦公室里,41歲的王瑞強、孫娟夫婦在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鄭重地填寫了《角膜捐獻申請登記表》,完成了角膜捐獻申請。據悉,他們是蘭州愛爾眼庫成立以來首例同時申請眼角膜捐獻的夫妻志愿者,也是截至目前蘭州愛爾眼庫最年輕的一對捐獻者。
捐獻眼角膜
他們不謀而合
4月9日臨近下班時,蘭州愛爾眼庫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電話。電話那頭,孫娟略顯急切地說:“麻煩你們下班后等一下,我和愛人正在趕來的路上,我們要申請捐獻眼角膜。”
見到王瑞強和孫娟夫婦時,已是下午六點多。從夫妻二人的臉上,看得出工作的疲憊。但談起捐獻眼角膜的決定,他們的語氣中充滿了堅定。
“昨天才跟愛人說起這個事情,沒想到我們倆一拍即合,所以今天下班就立刻趕來了。”在孫娟眼里,這個決定雖然來得倉促,但卻并不是一時興起。
孫娟說,最早有捐獻眼角膜想法的人其實是自己的母親。因為先后患上了乳腺癌、胰腺癌,孫娟的母親想要通過角膜捐獻來傳遞自己生命的意義,但這樣的想法卻因為父親的反對而沒能如愿。如今,母親依然在與疾病抗爭,孫娟就想通過自己申請捐獻眼角膜的方式,來完成母親的心愿。
“剛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有顧慮,害怕家人不理解。”孫娟說,起初她很擔心丈夫的想法,怕丈夫會反對。她甚至想好了許多理由,來說服丈夫支持自己捐獻角膜的決定。
但讓孫娟沒想到的是,當他告訴丈夫自己的決定時,王瑞強什么都沒多問,只是說了一句:“這是好事,我陪你一起去,咱倆一起捐。”王瑞強告訴孫娟,其實自己一直有捐獻角膜的想法,但因為對捐獻眼角膜的流程不了解,所以一直沒有付諸行動。
就這樣,并沒有進行過多地商討,夫妻二人一拍即合,迅速立下了捐獻器官的生死約定,并在時間聯系了蘭州愛爾眼庫。
簽訂登記表并領取紀念證
他們簽下捐獻眼角膜的“生死契約”
當天,在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孫娟和王瑞強鄭重地在角膜捐獻申請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由于申請書上需要親屬簽字,夫妻倆又默契十足地相互交換申請書,在對方申請書上的執行人一欄,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整個過程,兩人都是笑意盈盈。
對于捐獻眼角膜,孫娟和王瑞強從來沒有認為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丈夫王瑞強說:“以前聽說誰捐個遺體或者器官,那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但我們覺得現在應該已經很平常了。自己身故后還能幫助別人,這是行善積德的事情。”
王瑞強說話的間隙,孫娟打趣道:“雖然他這么說,但其實我知道他是想陪著我、保護我。”在孫娟和王瑞強眼里,他們約定一起來捐獻眼角膜,其實是希望通過各簽一份角膜捐獻協議書,給對方保管,等到其中一人離去時,還能留下光明照看對方。
在談到將來如何向孩子們解釋自己的決定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能為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們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很值得!這樣的人生也很充實、快樂,孩子們會理解。”
親眼見證了夫妻二人的義舉,蘭州愛爾眼庫行政主任金櫻感慨萬分。“次有這么年輕的夫妻一起來簽捐角膜協議。”據金櫻介紹,近年來隨著人們觀念和意識的不斷提高,通過蘭州愛爾眼庫申請角膜捐獻的公民越來越多。但像孫娟、王瑞強這么年輕、且雙方同時自愿捐獻眼角膜者還是首例。
據悉,當天辦完申請手續后,蘭州愛爾眼庫還專門向王瑞強、孫娟夫婦頒發了志愿捐獻角膜紀念證。孫娟說,希望自己和愛人的身體力行,能感染到身邊更多的人,呼吁更多人加入到器官捐獻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