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0:30,75歲的武漢退休老干部張世金因病逝世,承受著巨大悲痛的家人撥通了武漢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幫助他實現了遺體捐獻的心愿。老人一雙清澈透明的眼角膜,捐獻給了武漢愛爾眼庫。這位笑容可掬的老人,也許生前曾匆匆走過街頭,與你我擦肩而過,很快淹沒在那擁擠的人潮中。也許他的音容笑貌曾出現在某個環境,交集你我們生命,但很快淡忘于記憶的長河中。平凡如他,卻偉大如斯。因為對生命的愛和眷戀,他延續著兩盞“心燈”,照亮了兩位素不相識的盲人,新生的希望。
多本光榮證書,見證老干部勤勉一生
張世金老人的童年,是在武漢東西湖柏泉農場度過的。7歲時遠離父母來武漢讀書,是哥嫂供他衣食住宿,直至中專畢業。為減輕哥嫂的家庭負擔,青年時他主動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投身新中國的工業建設,成為一名工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先后在江漢區委、江漢區物資站、武漢地下商場、武漢永紅機械廠、江夏藝術造型公司、江漢區人防等部門工作過,從普通工人到優秀干部,每一個單位、部門、崗位,他都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干一行,要愛一行、精一行。”老人生前常說,“學無止盡,工作也是學海無涯。在一個崗位,就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進取做到。”—— 五十多載愛崗敬業,多次被評為武漢市和江漢區工作者,老人不斷用實際行動兌現這句話。當他離世后,家人在清理遺物時,發現了多本珍藏如新的光榮證書。那一個個剛勁有力的文字,一句句充滿肯定和稱贊的話語,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默默見證老人真實勤勉的一生。
溫馨家庭氛圍,感恩老叔父畢生關愛
張世金老人一生未成家,一直隨哥嫂一家人生活。出于對哥嫂撫育之恩的感激,他的收入除自己生活費用外,剩余的錢一直貼補三個侄子侄女讀書,直至他們兄妹三人成人。兄妹三人說,他們的成長除了父母的撫養教育外,叔父對他們的教育和關愛是分不開的。在他們的腦海里,叔父笑容可掬,面容慈祥。知識面寬廣,喜愛讀書看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下至風土人情,他都如數家珍。”兄妹們說,一個孫子、二個外孫跟老人的感情都特別好,他特別喜歡這三個孩子,帶他們出去旅游,游歷祖國的山川河流,秀麗風光,每到一處他都會講述當地的人文歷史和風土人情,孩子們在游歷中豐富了很多書本以外的知識。他要求孩子們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在思想上也要求上進,在他的要求和堅持下,兩個外孫都在學校入了黨。他用他豐富的知識和智慧啟迪了他們的心智,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內涵。家人說,叔父是這個家中倍受敬重的長輩,更是把家庭成員牢牢系在一起的情感紐帶。
離別捐獻角膜,永念捐獻者無私大愛
家人告訴我們,老人多年以前就有捐獻遺體的愿望,“他有著浩瀚的胸懷,他說壽終后可以用眼角膜拯救失明的人,將光明留給人間,身軀用于醫學便于醫學教學、科研和臨床病理研究,以提高人類醫學治病救人的水平。”最初,老人在說出心愿時,家人表示無法接受。但他耐心、反復地給他們做思想工作。他開導家人要學會“換位思考”,“他說,如果我們也有家人需要角膜移植,是不是也希望捐獻者能幫助我們呢?陷入茫茫黑暗的,有時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家庭啊!”家人回憶著老叔父生前的話語,淚水紅了眼眶。在叔父的勸解下,家人在武漢市紅十字會的協議上,為他簽署了“同意”。這時,老人像孩子般露出興奮的笑容,“他高興地說,這回我可以毫無遺憾、毫無牽掛地走了。”
8月14日,老人因病離世后,家人遵照其遺愿,讓那雙清澈的角膜,重新點燃盲人的生命。孩子們為老人撰寫了一段悼文,永念慈愛無私:
“敬愛的叔父,最值得我們尊敬的長輩。您雖已撒手西去,魂歸渺渺,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您的崇高的精神,偉大的人格都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您雖然離開了親人和朋友,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您無償捐獻遺體和角膜的這個偉大決定,卻是您浩瀚胸懷的的體現,是您的崇高人格的最后一次升華。這是您向人類精神文明獻出的最珍貴的禮物,一個人的生命的禮物,一個偉大的崇高的靈魂的禮物,是全人類無限大愛的禮物!”